發布時間:2023.01.28
發布者:拍攝人物紀錄片
一個問題是,人是很難認識、理解和解釋清楚的。甚至有時候我們會覺得,理解和表達一個人,這幾乎是所有藝術至高的一個目標。
但相信大部分人很難也不會把人物影片上升到這個層面。但是無法避免的情況是:通常拍攝影片的人自身的閱歷、經驗、理解力有限,對一個對象人物的內心世界及其所處的外部社會、自然環境缺乏足夠的了解和準確的觀察,導致我們對一個人的拍攝流于膚淺的表面,或是依附于某些俗套的解釋和說法,失去了對一個對象人物可能具有的廣闊的表現力的捕捉。有時候我們會看臉,或者看身份,這都還比較常見,對方儀表堂堂或者楚楚動人,或氣質不俗或身份特殊,都是很常見成為拍攝題材。但我們看不透人,看不懂人,也不會與人相交,或者說無法交心,與之形成真正觀察與理解的關系。又或者我們不了解自己,所以無以自處。
這些情形對于作者來說,都是天大的功課,要做半生還嫌不足。現在學生的時候拍作業,就更容易把一個活生生的人,往某些已知的“套路”上去生搬硬套,去靠攏一些已有片例的印象,或者貼上某種社會標簽、文化符號,把拍攝對象簡化為表達理念的一具簡單肉體。(當然在自由創作中這并不是不可以)所以重要的是創作者的自覺 ,是人對人的自覺,進而成為一種電影方法,去創造并經驗,是更有意義的。所以簡單來說,拍作業的時候,別往人物身上隨意地套概念,(而且很多學校時候學到的概念套上去也很蹩腳),盡量去和這個人物相交,試圖去理解,同時也觀察自己,去思考具體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中諸種微妙的地方,對你在人物片上的訓練會有很多益處的。
第二個問題是,人物片的拍攝者很容易使用一種對這個人的真實生活狀態的影像描述,作為擋箭牌,去代替自己回答為什么要拍這部影片或者說到底要表達什么這個問題。更有甚者,一些獨立影像連這個動機的成立性都是反對的。但那是觀念藝術,不是影像實踐的范圍。所以拍一部影片,終歸還是要回答自己:我為什么要拍這個人?為什么拍了這些內容,剪輯成為這部影片?我為什么拍了這些而不拍他生活里的其他所有內容?
青島市李滄區中海國際廣場2406室
網址:800days.com
郵箱:liujunlei@net532.net
總部:青島市市南區百盛商業大廈37樓
24小時熱線
服務熱線